登录 注册
登录

扶贫先扶志 村里有了第一项目

快讯
0 88033

电头条新闻贵州贵阳8月8日讯(通讯员  杨志坚)8月6日一早,贵州省清镇市暗流镇蒋家院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后平、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兵、驻村干部涂云华等扶贫工作组成员一同前往位于村口的肉鸡养殖项目建设工地,查看平场情况。这个项目是村里的第一个产业扶贫项目,全村428户村民都在关注,对于扶贫工作组来说,项目顺利实施不容有失。

428户 没人敢贷款

由于前一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调离,今年7月15日,中共清镇市委组织部向南方电网贵州贵阳清镇供电局发出《关于选派干部到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函》,经南方电网贵州贵阳供电局党委认真研讨和慎重考虑,迅速决定在清镇供电局选拔1名优秀共产党员前往驻村。之前已在暗流供电所任所长3年有余的刘后平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并获批准。

在场地上,轰鸣的挖机作业声与工作组有关养鸡场建设的讨论声交相辉映。“不能再等了,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要在今年9月30日前,实现剩余21户贫困户脱贫。虽然有政府兜底等相关措施作为保障,但农业产业化定是蒋家院村实现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必由之路。”驻村干部、清镇市财政局暗流分局副局长涂云华说。

然而,有了热情还需因地制宜。村里长期的贫困不是没有原因,最大的困难是常年缺水,村民平均需要步行500米外去挑水吃,也正因为缺水,村里卫生条件差,条件稍好一些的农户所种植的玉米、辣椒等农作物也仅够生活所需。全村400多户村民,无一户贷款,产业也发展不起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村里为“0”。就算已经达到贫困线以上的村民,也仅仅能够解决温饱,距离富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贷款!要还多少利息啊?我家不敢贷。”在随后走访的贫困户陈应芝家里,这位已66岁并患有痛风的陈老太坦言:“政府帮我办理了每月300月左右的低保金。但儿子儿媳没有工作,还要养育一个小孩,我的手因为痛风使不上力,家里养着两头牛,如果儿子儿媳不在身边帮衬,这牛都没法养。”

村里另外20户贫困户的情况与陈老太家极为相似,多半具有老弱病残的特质。对于贷款求发展,陈老太的话,也反映出绝大多数村民内心因为长期贫困不敢负债,因为对未来的未知不愿主动寻求改变与“冒险”,宁可继续安于现状的困境。

四户村民“吃螃蟹”

7月初的一天夜里,村里召开产业发展沟通会,没想会上因为谈到贷款发展等问题,部分村民在会上争执激烈,意见不合。到任后刘后平得知这一情况后深感重任在肩:“必须找到领头雁,让大家看到好处,想到出路”。为此,他与扶贫工作组为跑项目,多次与政府、银行、农业产业化企业、以及自己的“本家”清镇供电局汇报、沟通。

没钱,银行给贷款;没电,供电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架杆立线……通过扶贫工作组努力,最后做通4户村民的工作,他们决定贷款进行产业发展,成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养鸡场一期投入共计50万元,每户投入的10多万元,由扶贫工作组协调完成贷款办理,并搭建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按预期,正常经营一年内可回本。

“我和村主任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必须带好头,虽然10多万的贷款对我们农村人来说压力很大,但我们希望我们四户人家的尝试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要通过这样的项目,让更多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后做到不等不靠主动参与。”村支书刘志兵说。

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配套的完善。对于村里长期缺水的难题,通过扶贫工作组的工作推进,目前主干水管已经接入村口。但尚有后续进寨进户分水管以及水表安装等工作还未落实。8月6日,刘后平到镇里找到分管副镇长景书灏,再次对村里用水问题进行汇报,目前,镇里将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努力促成村民早日用上自来水。在用电方面,目前村里正在进行农网升级改造,刘后平通过走访发现,大多数村民家下户线老化严重,他与施工单位积极协调,帮助全村村民开展下户线清理,消除用电安全隐患。

“扶贫先扶志,我将竭尽所能协助村支两委通过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美化乃至每家每户走访谈心等工作,让大家看到希望,找到适合自家的致富路。”刘后平说。

扶贫工作组到养鸡场项目工地查看施工进度。 李波 摄

扶贫工作组到养鸡场项目工地查看施工进度。 李波 摄

刘后平(后)走访贫困户陈应芝 李波 摄

刘后平(后)走访贫困户陈应芝 。李波 摄

刘后平(右)与村支书刘志兵讨论辣椒种植。李波 摄。

刘后平(右)与村支书刘志兵讨论辣椒种植。李波 摄。


责任编辑:周忠群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电头条新闻

电头条新闻

70805 2019-03-16 加入 中国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