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帮扶色当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电头条新闻云南曲靖7月8日讯(通讯员 杜明彦 车玉奎 高金汝)6月27日,入夏后的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王家庄镇色当村郁郁葱葱。置身村间,河畔、溪流、田野,直至目及群山,满眼皆绿。
偶感风寒的郭政文刚从诊所回来,甫一进村,就遇到到村里检修电力线路的高金汝和尹永恩,他立即满脸堆笑地跑上去,递烟寒暄后,硬是要将两人拉到家里喝茶。
郭政文与尹永恩是相交十几年的老友,两人的友谊同步于色当村的“电力史”,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他们两人,已然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兄弟”;电于色当人而言,亦是其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能源,“缺一天粮可以,缺一天电却断然不行。”当地一位村干部如是说到。
电的“缘起”
郭政文今年56岁,已是3个孩子的外公。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磨砺,让他忘记了诸多当时看似重要的事。然而,1979年,却是他有生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年份。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土地承包到户的改革、通电。虽已历时40载,但郭还记得,“电灯亮的时候,整个村像过年一样热闹。”
彼时的郭政文,是村里标准的年轻人,和村里的同龄人一样,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他们努力追求着发家致富的梦想。2003年,有所积蓄的他在村里开起了磨坊,左邻右舍需要碾米、磨面、粉糠时,都往他的磨坊运。
此时,富起来的村庄电器在不断增多,村里的供电负荷显得捉襟见肘。郭政文告诉笔者,碾米机、磨面机、粉糠机,三台机器只能启动一台。“即便只启动一台,力量也远不足,正常情况下,碾300公斤米只需40分钟,但当时则要一个小时。好多时候还会卡机子。”所以,到郭政文机房加工粮食的村民,经常需要排队等待,甚至一些粉糠的一排就是一天。
除了磨坊电力不足外,整个色当村的老百姓亦普遍感到“电不够用”。
郭政文家堂屋里,摆放着一台他一度引以为傲的老式康佳电视机。20年前购买时,228户的色当村,仅有两台彩色电视机。“当时花了4000多元,当时村里在烟叶收购站打工的人,一个月的工资才90元。”就在电视旁,摆放着一台不满灰尘的稳压器。郭政文介绍说,当时买电视来才发现,因电压过低,电视不能正常播放,故而买来了稳压器。除了电视等娱乐电器受电压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电器也经常不能正常使用。郭政文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把米淘好放在电饭煲里,到地里耕作,本以为回到家饭早就煮熟,结果打开锅盖,还是水泡着生米。
为此,村民开始到山上砍树,回归到柴火做饭的日子。后因森林保护力度加大,村民大量以煤作为燃料。然而,800多元一吨的煤成为村民的一大经济负担。“一家人一年要6、7吨煤采购,合算下来四、五千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郭政文曾亲自跑到富源县去拉煤,“去到那里拉便宜,一吨只需650元。”
罗石林的“梦想”
在色当村,罗石林是公认的“能干者”。1982年出生的他,经过自己的不懈不力,硬生生把前些年尚属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打拼为村里的“致富榜样”。2014年,其一手建起的马龙顺畅养殖场全面投入使用。
这个投资300多万,占地8亩的马龙顺畅养殖场,常年养猪1000至1200头。在2014至2015年2年间,就创收100多万。“要是这几年的猪价也像前几年一样,说不定我都成为千万富翁了。”采访过程中,罗乐呵到。
在谈及自己发家致富的过程时,罗石林认为,供电部门是其养殖事业得以发展的“大功臣”。罗石林介绍说,其养殖场的保育房、产房都离不开电,保育房需要智能化控制保持25度的恒温。猪仔产下来后,夏天要在保育房保暖5天,冬季则要保暖15天,否则就会发生猪仔“死亡”。此外,整个养殖场安装了12个监控探头,即便人在办公室,也能时时了解到养殖场的猪的情况。
罗石林还记得,刚刚谋划养殖场时,是2013年,当时,他整个养殖场建设依靠的是一条220伏线路,“电力不够用,抽水都会烧坏泵。”
后来,挂钩帮扶色当村脱贫攻坚的马龙供电局市场部主任赵树成到村里走访时,了解到罗的情况后,积极帮助其上申请。最终,马龙供电局专门为养殖场和附近的7、8户人家安装了一台容量50千伏安的变压器。
“现在养殖场用电,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罗石林介绍说,“即便遇到用电问题,一个电话去,供电所马上就派人来搞定。”
忙于电焊的郭政文。
色当村的线路维修。
为客户提供合理化建议。
养殖场进行线路巡视。
在农村磨坊进行用电检查。
责任编辑:周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