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外来户”的“扶贫经” ——南网贵州安顺供电局驻村扶贫干部崔亚华

快讯
0 77113

电头条新闻贵州安顺5月24日讯(通讯员 陈娟)在紫云县板当镇小寨关村,提起外来“村官”崔亚华,可以说是妇孺皆知。2017年7月11日,崔亚华作为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的一名职工,接到贵州电网公司的选派通知,到安顺地区唯一的深度贫困县紫云县扶贫,成为该县板当镇小寨关村的一名驻村干部,加入到脱贫攻坚战场中。

“才20多岁,,一个外乡人,不了解当地情况,又听不懂方言,沟通都成问题,扶贫,怕是搞不成。”这是小寨关村村民对崔亚华的第一印象。然而,这个村民们眼中的“外来户”,却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真情的帮扶,带动了小寨关村的发展,为村民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定信念 搭建干群“连心桥”

小寨关村地处麻山腹地安顺市紫云县板当镇西南面的山坳里,距离紫云县城26公里,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辖13个自然村寨15个村民组754户3160人。2016年时建档立卡贫困户178户、502人,贫困发生率15.9%;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60元。

初到小寨关,当地的贫困状况令崔亚华震惊。泥泞的山路、分散的村落、语言不通,交流困难,面对这些难题,崔亚华倍感压力。

“驻村开的第一次会议,村里的老支书找我交流,我讲普通话,他讲方言,我是半听半猜他讲的内容。”崔亚华说,当自己用普通话和老支书交流时,明显感觉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外人,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和不信任,孤独、无助是崔亚华最大的感受。“也曾萌生过想放弃的念头,但看到村里的情况,我还是决定留下,想为村子做点贡献。”坚定的信念,让崔亚华把压力转为动力,驻村第三天,他挽起裤腿、戴上草帽,开始走访。不会说方言,就借着入户走访时,跟村民学一句一句学,听不懂的就多问;山路不便行车,就步行,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为了尽快摸清小寨关的情况,崔亚华加班加点,白天走访,晚上填写一户一档。两个月后,崔亚华走访完了村里所有的贫困户,也学会了当地方言。

“都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流利地和我们沟通,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摸清村里的情况了。”老支书说,学方言、实地走访、入户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小崔所做的点点滴滴,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这个说着别扭方言的驻村干部也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群众的信任就是肩头的责任。”得到村民们的认可,也让崔亚华更加坚定了要扎根基层,为村谋发展,帮村民谋福祉的信念。

做项目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前期走访过程中,崔亚华发现一些贫困户有“等、靠、要”思想严重。有些村干部就提出,通过给贫困户免费发放猪苗、鸡苗养殖等方式来助力脱贫,但这些建议都被崔亚华拒绝了。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必须要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提高他们的收入,才能提高他们的内生动力,提高他们的思想。”崔亚华说,驻村扶贫,志智要双扶,产业扶贫和精神扶贫要一起抓,既要解决部分老百姓等、靠、要思想,激发了群众脱贫志气,也要通过可持续项目提高老百姓收入,从根源上脱贫。

那如何念好这本“脱贫经”呢?崔亚华有了新点子,在与驻村第一书记李敬和村支两委考察和商议后,决定开展家庭农场项目。于是,崔亚华开始编写方案,以家庭为单位,成立小型农场,不管搞什么养殖,都必须自己去买幼崽,村里根据规模给予相应的饲料补助,待出栏后高于市场价1元/斤,签订养殖及回收协议。在出栏后,根据养殖情况评选出三个优秀农场,授予“全村优秀养殖户”称号,并给予3000元奖励。项目实施后,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仅提高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也促进了贫困户增收。

目前,小寨关村家庭农场覆盖56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干实事 扎根基层有作为

“泥泞路、土井水、旧草房,电压低、水不通、道路难行。”这是2015年以前小寨关村的写照。

为了尽快解决这些这些问题,崔亚华开始东奔西走,跑政府,跑“娘家”电网公司,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两年,协调电网公司资金460万元,协调政府资金219万元,完成村3.6通组公路修建,完成2.1万平方米串户路修建,完成全村自来水覆盖,完成全村路灯亮化工程,完成村小学厕所改造工程,完成新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成全村危房改造47户,易地地扶贫搬迁64户完成全村电网省级改造。

崭新的通组公路在山间盘绕,汽车在林中穿梭,路旁蔬菜大棚里时令果蔬长势喜人……如今的小寨关村,一片生机勃勃。村民目睹了小寨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水泥路通了,出行更方便了;小康电建设好了,用电更舒心了。村里办起了养牛场、养猪场、“黔电菜园”,鱼塘和农家乐等项目,现在,大家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有固定收入,还能照顾家人,着实解决了村里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

在崔亚华的驻村日记上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幸福叫群众满意,有一种生活叫‘小寨关’驻村”,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随着一条条水泥路的修建、一个个致富项目的实施,一盏盏路灯的“点亮”......这个不起眼的年轻外乡人在大伙的眼中的形象,由模糊变得清晰。用心干事,用情待人,崔亚华从村民们口中的“外来户”逐步成长成一名为民办实事、替民排忧愁的“村里人小崔”,“驻”进了村民们的心里。

责任编辑:周忠群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电头条新闻

电头条新闻

70955 2019-03-16 加入 中国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