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粉条村”富裕起来了

快讯
0 190849

————蒙东科右前旗供电公司精准扶贫小记

发布时间:2018年2月8日

1月29日,58岁的李碧贵高兴地哼着小曲儿向天甲粉业合作社方向走去。他将与天甲粉业签订今年的《土豆购销订单》。一想到今年自家承包的58亩农田还没开犁就已经有了销路,李碧贵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畅快和轻松。

农网改造救活“粉条村”

素有“粉条乡”美誉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李碧贵是俄体镇义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朱天甲是天甲粉业合作社的创始人。上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加工生产粉条。“那时候加工土豆还用毛驴干活儿。”朱天甲讲起发展粉条产业的历史,就打开了话匣子,“90年代,外省许多地方都已经开始用大型机械设备加工土豆、生产粉条了。而咱们还在用最初级的小型机械,不仅产能跟不上,产品质量也和人家比不了。”朱天甲唏嘘不已,“咱们村里的电力跟不上,大型设备运转不起来。”

近年来,科右前旗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粉条生产产业成为了俄体镇,尤其是义新村的主导产业。

大型设备进厂装配,电力供应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因为低压运转,厂里设备不知道烧坏了多少次,损失了十几万。”朱天甲说。

这种情况在蒙东科右前旗供电公司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后改变了。2015年,科右前旗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在俄体镇调研时,发现了“粉条村”缺电的问题。截至2017年,该公司累计向俄体镇投资698.21万元,改造10千伏线路10.116千米、0.4千伏电路27.83千米,加装100千伏安变压器14台,变电容量升级到2500千伏安,彻底解决粉条产业发展的用电问题。

供电员工为粉业集中村(屯)安装改造10千伏线路。

电力充足走上致富路

“土豆年加工能力从30万公斤增长到300万公斤,粉条年产量从3万公斤增长到30万公斤,产能和产量同时增长10倍。”朱天甲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义新村的农民开始主动找朱天甲,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与天甲粉业签订订单,抱团发展。

“我们合作社从最初的几户、十几户社员,发展到了现在的126户社员。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周边村子的村民也在不断联系我们,希望能够加入合作社。”朱天甲的儿子朱之帅说。朱之帅现担任天甲粉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目前,我们合作社社员中有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甩掉穷帽子、走上小康路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更是我们合作社的责任。”朱之帅说。

每年9~12月份,是天甲粉业最忙的时节。订单收购、加工生产、外运销售……一整套购产销的路子已经渐次打开。“我们一百多户社员的300万公斤土豆刚好够我们满负荷生产,年产30万公斤粉条,能有210万元左右的收入。”朱之帅说,“大部分社员已经脱贫,正铆足劲儿往致富路上奔呢。”

“能不能再把规模扩大一些呢?俺们也想加入合作社。”聚拢在朱之帅身边的十几位双花村村民的问话,让朱之帅又陷入了沉默。

“不行,机器带不动。”朱天甲叹口气,摇了摇头,“目前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只能带动我们年产30万公斤的产能,再多,电力又跟不上啦。”

“如果我们供电公司加大帮扶力度,扩容变压器,你们年加工能力和产能可不可以再提高?”现场科右前旗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打破了屋里的沉默。

“只要咱们电力能跟上,我们年加工1000万公斤土豆,生产100万公斤粉条绝对没问题。这样,我们还能多吸纳200户社员。”朱之帅说。

走出天甲粉业,莽莽苍苍的沃野满是厚厚的积雪。“瑞雪兆丰年。”一位贫困户口中念叨着,跑回家报告加入合作社的喜讯。(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 吴庆杰)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光明使者

光明使者

550 2018-01-15 加入 中国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