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人民日报:中国中铁让180万农民工有归属感

采集 热门
0 101640
发布时间:2012-05-15   

  人民日报编者按:国有企业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第一架飞机、第一台机床、第一个自动化电站……以国有企业为依托,新中国现代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

  深化改革、攻坚克难,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国有企业的数量虽然在减少,但影响力、控制力、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社会责任的“主心骨”,自主创新的“排头兵”,重大工程的“顶梁柱”,走出国门的“探路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进国企”系列报道,从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应对大事难事、履行社会责任等方方面面反映国企的真实情况和不懈努力,向社会展示一个个富有活力、勇于担当的国企,以更好地推进改革。

  5月初,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承建的北京在建规模最大的地铁换乘站——慈寿寺站,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午饭时间,酱鸡架和红烧鱼块的香味弥漫了工地休息区。打饭窗口前,南腔北调,笑声不断,分不清哪位是项目经理,哪些是大学生,哪些又是农民工。只知道这一双双手共同交出的质量验收成绩单,一直漂亮。

  慈寿寺工地只是中国中铁推进农民工与职工“五同”管理的一个缩影。每年,180万农民工在中国中铁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而中国中铁的各项业绩指标也在农民工的支撑中屡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中铁,农民工不是临时工,而是主人翁。大家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营造了重视农民工、尊重农民工、依靠农民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企业文化。”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进说。

  农民工不是“临时工”,和正式职工是一家人

  5月初,看着地铁慈寿寺站内一天天换上新装,农民工姚利群打心底自豪。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高级电工,姚利群的收入从过去每天30元,涨到了200多元。“没想到会跟着一家企业干上10年。在中铁学了技术,收入也涨了好几倍,挺满意的。”

  每年,180万名像姚利群这样的农民工,在中国中铁获得就业机会,使中国中铁成为我国农民工用工最多的企业。然而,农民工规模大、流动性强、平均文化水平低,如何才能保持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性,让这支百万兵团真正融入中铁大军?

  理念要先行。近年来,中国中铁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了“五破五立”的宣传教育,破除农民工是“打工仔”、是“附属劳动力”、是“临时工”的旧思想,树立农民工是工人阶级新成员、是企业财富共同创造者、和职工是一家人的新观念;破除维护农民工权益是“照顾”、保障农民工权益“无关紧要”的旧思想,树立维护农民工权益是依法办事、保障农民工权益关系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新观念。

  如今中铁上下都达成共识:改革开放初期是农民工离不开中国中铁,现在则是中国中铁的事业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不是包袱,是财富,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党委书记初继旺说。

  制度做保障。在中国中铁,总部及所属单位都有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信息沟通、重大隐患报告、工资支付保障等方面建立了长效运行机制。农民工工作优劣成为各企业评比考核的重要依据,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和管理者的“位子”、普通职工的“票子”紧密相连。

  管理强基础。在中国中铁,大学毕业的技术员都分散在全国上万个工地,与项目部的农民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统一的工装、统一的工作标准、统一的生活设施、统一的文化活动、统一的医疗保障,工资标准也实行同工同酬……在实施“五同”管理中,大学生和农民工之间的隔阂被打破,彼此成为良师益友。

  “人们常夸赞中铁不仅没有‘用工荒’,而且工人能‘一呼就起、一激即活、一触即发、一战就胜’。这种优良作风靠的就是团结,一家人的团结。”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姚桂清说。

  不仅让农民工就业,更给他们一方成才的土壤

  在中国中铁,曾经的农民工、如今的正式职工巨晓林名声响亮。他跟随中铁电气化局工作23年,记下230万字的工作笔记,革新工艺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并独立编写出我国铁路电气化史上第一本施工教科书。

  “如果中国2.3亿农民工都能像巨师傅一样爱动脑子,粗活巧干,铁路建设的脚步会更稳更快!如果企业都像中国中铁这样善待和发掘农民工,那么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还会更好更快。”天津路安电气化监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陆文说。

  中国中铁给予农民工的不仅是一个就业岗位,更是一份事业、一方成才的土壤。

  中国中铁重视职业教育,助推农民工从普通壮工转型为技术工人。在中国中铁,每年都有农民工培训管理规划,并建立了1000余个“窦铁成学习型班组”和300多所“巨晓林农民工夜校”,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全公司农民工岗前培训率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仅中铁四局就在安徽巢湖、阜阳、安庆、亳州等地区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7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中国中铁发挥个人特长,鼓励农民工进行管理创新与工艺革新。农民工不仅是建筑一线作业的主力军,更是工艺创新的主力军。多年来,巨晓林每到一个项目部,中铁电气化局就专门安排一间“工作室”,尽其所长地改良各种吊臂、竹竿、滑轮、挂钩等小物件。最后,小小的“工作室”成了一线创新的吸铁石,工友们都跑来集思广益,使电气化局的施工工艺始终走在同行前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千万万的知识型、创新型农民工如雨后春笋般在中铁大军中迅速成长。农民工赵刚刚,中铁七局三公司深圳地铁项目部盾构队队长,他带领的队伍以45天掘进500米的速度创造深圳地铁掘进的第一效率;农民工徐露平,中铁四局四公司预应力张拉工,他发明制造的钢绞线自动穿束机,使每个高铁制梁场节约资金数十万元……

  正是有了这支愿奉献、有知识、能创新的农民工队伍,中铁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累计为国家新建、扩建和改建铁路占全国铁路总运营里程的2/3以上,修建电气化铁路占全国电气化铁路总运营里程的95%,修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占全国总里程3/5。

  打破职业“天花板”,让农民工有奔头、有尊严

  24岁的农民工李腾飞2007年开始跟随中铁隧道集团工作,如今已升职为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员,每月工资也涨了1000元。作为80后农民工,李腾飞对自己的职业有规划。“中铁的就业环境好,给农民工也提供了晋升的通道。懂管理的可以进入管理层级,爱钻研技术的可以评职称,当技术主管,或许30岁时,我能当上安全总监呢!”

  打破农民工事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成为中国中铁农民工工作的最大亮点。为了使农民工享有与职工平等的政治待遇,中国中铁不断破除农民工在加入党、团、工会组织和教育培训、表彰奖励、提拔使用、参与决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近些年来,中国中铁先后有8万余名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370多人被选为各级职代会代表,3600多人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3人当选为全国劳模,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5万多人被提拔到生产管理和技术岗位。3年多来,有960多名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优秀的农民工被转为企业正式职工。

  事业有前途,文化生活也要像正式职工一样丰富多彩。2011年春节前,中国中铁组织北京工人疗养院医务人员为农民工兄弟免费体检,请专业书法家为农民工写春联,组织全总文工团为农民工演出,还安排大巴和铁路专列送在京农民工返乡过年。

  “我们的建设工程急难险重,全靠农民工兄弟挑大梁。企业不能让农民工吃亏,要让他们干活有劲头,事业有奔头,生活有尊严。这是央企的承诺,更是责任。”初继旺说。

  (本文章摘自5月15日《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电头条

电头条

645 2017-12-13 加入 中国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