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国企改革 渠清源头活水来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湖北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经营机制转换,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上半年,仅占全省工业企业户数5.35%的669户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3385.72亿元,占湖北省工业的49.28%,同比增长7.1%;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3.44万个,占工业比重的24.1%,同比增长0.7%;纳入统计范围的33户省属国有出资企业资产总额为4028.92亿元,同比增长19.3%。数据表明,国有企业已成为复杂经济运行环境下湖北调结构、稳增长的“排头兵”。
整合资源盘活资本存量
全面实施调整重组,提升企业竞争力是湖北省国资委整合国有资产和资源的“得意之笔”。通过整合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盘活资本存量,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改革改制加快推进。截至去年底,全省列入规划目标的50户大型国有企业和100户国有骨干企业的改制任务全面完成。省建总、省汽车集团、蒲纺、荆襄、三环集团、省工建总等12户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取得突破性进展;省能源集团实施“合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上市”三步走战略,装机规模、净资产、利润总额实现三个翻番,2012年,资产总额达到35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过100亿元;大冶有色引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以现金33.63亿元增资,改制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并进入香港资本市场,2012年营业收入620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第239位,预计“十二五”末可建成千亿元企业。
盘活了存量,扩大了增量。湖北省、市(州)国资委共推进了80组国有企业的调整重组项目,实施了武钢与鄂钢“两钢重组”、烟草工业“18变1”、能源集团“水火相容”、三环集团“产业链并购”、宜化集团产业多元化、武汉光谷联交所“由1到9”等一系列成功的调整重组案例,一批企业通过实施跨地区、跨领域的战略重组,促进了国有资本向产业链的关键领域集中、向产权链的关键部位集聚、向价值链的高端部位集成。
央企对接项目加速“落地”。截至去年底,2011年的85个签约项目已全部进入报批审核或开工建设阶段。其中已完工项目3个,投资额10.4亿元;已落地在建项目68个,到位资金324.79亿元;在建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分别占签约项目的80%和74.71%。
以武汉光谷联交所为龙头的产权市场整合完成,各类产权全面进场交易,全省统一,覆盖多种经济成分、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基本形成。去年,全省产权交易市场成交总额710.62亿元,居京、津、沪、渝之后的全国第五位。
搭建平台引来有源“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引来“活水”,湖北省积极推进了国企投资、融资平台建设。
从2005年开始,湖北省先后组建了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五家省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
2012年,省联投成功推动路桥集团并入东湖高新的重大资产重组成功获批并如期实施,成为国内首例“资产注入+配套融资”的并购重组项目,实现集团6成以上营业收入证券化,上市公司重组后的收入、利润和资产规模均实现了倍增,同时新股和公司债券成功发行,使得东湖高新沉寂多年的融资能力得以重新释放。
此外,联投集团主权信用评级获权威中介机构评定为AA+,在湖北省内首家实现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同步发行,银行同业担保随即跟进,到位信用融资90亿元,节约抵押资产近150亿元。成功引进平安集团50亿元保险债权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海外融资历时两年也成功入境,信托资管工具实现综合运用,工行单笔股权信托融资规模达46亿元。2012年,通过直融、间融产品的全覆盖,集团完成融资总额191亿元,较2011年增长145%。
湖北省联发投、鄂西圈投、省交通投等5家投融资平台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累计完成投资1156.67亿元,融资1120.8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938.98亿元。
投融资平台的发展,为湖北“两型社会”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集群建设等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一大批重点项目在投融资平台的主导和支持下快速推进。“武汉城市圈”内的4条城际铁路建设进程过半,武汉城区七条快速出口通道全部建成通车,绕城高速全线贯通,武汉市周边的花山生态新城、梧桐湖新区、梓山湖新城加速推进,武汉软件新城开工建设;“鄂西生态旅游圈”内的长江三峡旅游片区等七大旅游片区30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长江经济带”武汉新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荆州“壮腰”工程启动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线提速,开工建设7路1桥、总里程345公里,签约“15路2桥1铁路”、高速公路签约里程1110公里。
创新驱动内生发展动力
按“十二五”规划,二至三年后,湖北出资企业将由目前的39家减少至20家,使全省国有资本的80%集中在产业链的关键领域、产权链的核心环节、价值链的高端部位,集中到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基础性产业,集中到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集中到企业的主业。
坚持自主创新是湖北省国企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三环集团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26.88亿元,建设实施了一大批调结构、上水平、扩产能的技改项目,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公司也通过不懈的自主创新重新站到了产业顶端。
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湖北省国有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着力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湖北省出资企业中,大部分建立了规范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形成了权责清晰、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在省出资企业内部,推进企业管理者由委任制向选聘制、“官员化”向“职业化”,终身制向任期制转变,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
部分企业在股权激励试行中取得了积极效果。中南建筑设计院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企业领导班子、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以现金出资,通过增资扩股形式参股,再按参股的一定比例配送国有股分红权,改制后的新公司由省国资委控股74%,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占26%,不但促进了经营业绩提升,还吸引和留住了人才。
通过紧紧抓住改革这个“牛鼻子”,湖北省国有企业呈现出百舸争流,强势发展的喜人局面。2012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仅占全省工业企业户数的6.05%,但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营业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总额分别占全省工业企业的32.8%、35.7%、42%、61%,改革红利日趋显现?熏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本文章摘自《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