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云南师宗:优质电助力刘小哥回乡创业

快讯
0 103153

电头条新闻云南曲靖5月19日讯(通讯员 王瑛)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秧草地村一共有103户人家,201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从事园艺、绿化工作的刘东林回到了家乡,开始种植刺猬草、宝石草、绣球花、兔尾草等花卉。在花卉销售的过程中,刘东林结识了做干花外贸生意的北京老板,两人一拍即合, 2020年6月师宗县万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秧草地开工建设,主要负责干花的收购和加工。

新型产业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我学的就是园艺专业,所以接触了干花产业后,就想把它带到家乡,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34岁的刘东林一脸黝黑,他介绍说现在村里有三十几户人家在种植干花原材料,长工有20多人.

中午12点,在厂里负责分拣花枝的工人们拍了拍身上的灰,准时下班回家吃饭。49岁的皇老芬和丈夫从年初就在这里打工,公司距家只有10分钟不到的路程,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他们回家做饭和老人一起吃了以后,还可以喂喂猪和鸡,晚上不加班的时候还能到玉米地里打打药,施施肥。

“东林这个小娃脑子好使,整了我们都跟着沾光。现在我们一个月可以休假5天,每天工作9个半小时,如果需要加班,一个小时还有10元的加班费。我识字、负责记考勤,是90元一天,其他普通工人是80元一天。在家门口就有活计干,有钱可以拿,还能照顾老人跟娃娃,我觉得特别好。”皇老芬说,以前家里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烤烟,两口子从年初忙到年尾,要是年成好,也只有两万多的收入,现在她一个人全年的工资就有两万多。家里今年试着种了一亩半的小麦,作为干花原料卖到厂里,还可以有两千多的收入。

小麦从粮食转变为干花原料价值可以翻三倍,村里的人尝到了甜头,陆陆续续都在地里种上了小麦。刘东林说,以后还打算引入更多品种,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种植,要是经营得当,每亩每年可以有两万多元的产值。

在万森农业科技的仓库里,还有各种在山上就可以收集到的棕巴掌叶、从前农村编席子的小芦苇、大芦苇、拂尘。这些曾经只能任其自生自灭的植物,在这里也被“废物利用”,小芦苇30根一把,收购价为2元,棕巴掌叶大的1元一片,小一点的6毛一片。负责收购的工人说,只要勤快点,光去山上收集这些野生茅草,一个人一天都能挣一百多元。

厂里忙的时候,村里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会来厂里把花枝带回家整理,轻轻松松的挣一些零花钱。厂里的技术工,一个月最多的时候可以拿到五六千的工资。曾经在福建、广州打工的人今年都没有出门,选择在刘东林这里干活。她们说娃娃现在进入青春叛逆期,这个时候要多陪在孩子身边。

优质电能消除了刘小哥的后顾之忧

师宗县万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建有堆放原材料的仓库3间,分包整理车间1间,染色车间1间,晾晒棚1间,烘干房1间,7间电烤棚,1间成品仓库,一共四千多平米。工厂是建好了,但是村子里的变压器和线路是十几年前就架设的,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用电需求。刘东林和合伙人已经投资了两百多万元,要是再投资几十万架台变压器,对于他们来说增加了成本,而且用电负荷也还没达到需要单独架设变压器的程度。

 “我们的用电量不大,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也就是900多元的电费,但是对电压质量和持续供电要求很高。花卉排灌、仓库消防、花卉烘干都离不开电。”刘东林说天气不好的时候,特别是冬天,花卉都需要通过电烤棚烤干。但是建厂的位置距离村里的变压器较远,每次只要烤棚用着电,田里面就没办法灌溉,消防栓成了摆设,完全抽不上来水,隐患很大。

着急的刘东林拨通了95598热线,接线员告诉他秧草地已被列为2020年中央预算内农网项目,要不了多久就会增加一台变压器,分割原台区负荷,解决原台区供电半径长、线路末端电压低的问题。

2020年12月,南方电网云南曲靖师宗供电局投资23.46万元,在秧草地新装了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把四平线架到了万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门口,在公司正式投入加工前,提供了优质的电能保障。

“我们公司的发展建设得到了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电杆架到厂门口,电表第一时间就帮我们装好。我们的干花都是出口,产量越来越大,现在电力很足,消防、排灌、烘干我都不用担心,我们备用的发电机今年一次都没用使用过。”刘东林高兴地说,2021年他们计划产值1200万元,将来他们会把市面上有的花卉都做成干花、永生花,把家乡的美丽卖到世界各地。

变废为宝的棕巴掌叶。王瑛 摄

变废为宝的棕巴掌叶。王瑛 摄

仓库一角。王瑛 摄

仓库一角。王瑛 摄

检查配电柜。王瑛 摄

检查配电柜。王瑛 摄

刘东林向供电局人员介绍干花加工情况。王瑛 摄

刘东林向供电局人员介绍干花加工情况。王瑛 摄

责任编辑:周忠群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电头条新闻

电头条新闻

71640 2019-03-16 加入 中国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