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九龙河畔的蜕变和温情

快讯
0 119785

电头条新闻云南曲靖4月21日讯(通讯员 杜明彦 李媛媛)明代文学家徐霞客在游历云南时,曾给予罗平县“著名迤东”的千古赞誉。

就在这座以旅游和风光驰名的县城腹地,被称为“罗平母亲河”的九龙河蜿蜒流过。在河畔城区的一栋四层楼房里,九龙供电所朴实而静谧地存在着,数十年如一日默默点亮着县城周边九龙街道全境和罗雄街道、腊山街道、板桥镇、老厂乡等街道、乡镇部分区域的万家灯火。

在罗平历史缓缓向前和新时代潮流的激荡下,这个普通而平凡的供电所,在近两年来的时间里,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主动拥抱南方电网的新理念新要求,实现了一次刻骨的嬗变:各项关键指标明显改善,安全堤坝破而后立,管理的沉疴积弊荡然无存……

这次嬗变,注定写入供电所、罗平供电局,甚或曲靖电网发展的历史。于此过程中,孕育了一种文化,一种属于九龙供电人的文化。

铸魂

“遵守规定本是一件好事,但当员工们只会按部就班开展工作,也就失去了一个集体应有的热情和活力。”2018年10月,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陈霞刚刚到九龙供电所就职,但供电所沉闷的工作氛围让她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在每一个细节上谨小慎微,对于历史较久、安全基础最为薄弱的九龙供电所而言,可以理解。然而,沉闷和机械并非工作所需,而是管理提升需要突破的困境。

“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必须靠文化。”陈霞对当时的状况深感担忧,在与所长王云龙等供电所领导商议后,他们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九龙供电所的“硬措”。“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逻辑框架,对于企业管理末端的供电所而言。我们要做的,是要在这个框架外壳的里面,添加血肉和灵魂,让整个供电所真正活起来。”王云龙说到。

于是,一场囊括全所每个员工的文化建设活动在九龙供电所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如今,置身九龙供电所,宛如处在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氛围的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十个规定动作”被描述成“离家最近的路”,贴在所有员工上班必经的台阶上。楼宇间的办公室门上张贴着员工书写的春联。四楼的一间会议室被精心布置成家庭式客厅。另一个楼道里,张贴着员工家属的安全寄语、家庭照片……

和安全文化外在氛围营造同步的,是一系列活动。近2年来,九龙供电所多次组织员工家属到所里,举办各种安全文化活动,帮助家属了解供电所工作的日常,体味电力人的“艰”与“辛”。“原来,妻子对我长期加班很有抱怨,了解到我们的工作后,态度几乎是个180度的大转变,变得很支持我。”员工保明红说到。

“家庭是每个基层员工心中最深沉的牵挂,也是最能让大家绷紧心中安全弦的温柔力量,家属参与进供电所的安全生产工作,让员工们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止有工作中的责任,更有家庭里的责任。”王云龙说。

奋进

从安全垫底到各项工作领先。这不仅是九龙供电所2年多来沉心整改的历程,亦是一段全所员工奋进向前的历史。

“无异于一场革命!”所长王云龙既参与和领导了这场变革,也见证和感悟着一个个员工忘我奉献和拼搏的精神与事迹。

2018年6月的一天下午,暴风把一棵大树吹倒在位于把洪大寨的10千伏把洪线上,倒杆断线导致罗平县城到老厂乡的公路被阻断,正在吃饭10多名员工接到通知后,放下饭碗就往事发地点赶。花了半个多小时将电杆电线移到路旁疏通交通后,全体人员继续留下,一直干到凌晨4点,把电杆重新立起,并架设好杆上的10千伏和400伏线路。回到办公室后,忙了一夜的员工仅在沙发上躺了3个多小时,又投入第二天的工作。

这样的事例,在九龙供电所不胜枚举。今年大年初一,一场大雪突袭罗平,九龙供电所辖区内多条10千伏线路停电,报修电话不断,消息经所里的微信群传播后,30多名员工主动放弃与家人的团圆,回到了抢修复电的战场上。那一段时间里,供电所不止要配合配电管理所开展10千伏线路故障巡视,还要进村入寨完成低压用户报修工作,最困难的时候,抢修人员们在一天内接到近400个报修、咨询电话,出入20多个村庄处理故障。踏雪逆行,从未有人退缩。

王云龙告诉笔者,他一直想写点东西,来宣传他们所里的袁小卫,一名从参工就在九龙供电所干到43岁的员工,既不是党员,也不是班组长,但在工作中始终有那么一份主动和执念。今年疫情期间,全所47多名员工分组轮流上班,袁每天都在办公室,忙着各种工作。大年初一冒雪抢修时,原本可以不外出的他,主动请缨,理由简单而朴实,“哪些线路我很熟悉,我不去的话,其他人不一定搞得定。”

守望

在以旅游著称的罗平境内,九龙供电所的供电服务区域,一直都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在距离县城约20公里处的德等村,刚从老村子搬到学校对面新房的喻圣元整日在自家餐馆里忙着。他家的餐馆位于著名景点螺蛳田不远处,即便受疫情影响,今年还是创下了不小的经营业绩,而在往年,收入更是可观。

61岁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在土房子里住了大半辈子后,不仅能住进楼房,还获得一桩财源广进的生意。

他家的餐馆是新房的一楼,房屋建盖得到政府10多万元的资助,餐馆所需电力供电所无偿立杆架线。“感谢共产党,感谢供电所!”

距离餐馆3公里外的老村子,间间瓦屋房保持着以前的模样。74岁的秦桂林告诉笔者,所有人家要么在城里有房,要么在村外建有楼房,村里居住的,都是一批安土重迁的老人。

“过不惯城里的生活,还是在这里好。”在村里养老的喻圣达仍在编制竹筐,为的不是卖钱,而是担心手艺失传。其家中被烟熏得发黄的墙上,挂着厚厚一本他从各种书籍报刊中摘抄来的名人轶事和处世之道,起名为《处世之道》,其中的一句写得尤为突出,“话不能随口,事不可随心,人不可随意”。

这些村落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与世无争,却也不失尘世的温暖。保明红记得,今年大年初二,他们在阴天里为罗戈毕寨子一户人家搭接下户线之后,刚准备离开,就有3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为他们送来热气腾腾的茶水,让他们心中倍感温暖,也倍增责任。

常年行走于这些恬静的村落,养成了九龙供电人自然而非不羁的工作态度。采访中,年轻员工保明红一度赞誉,张鸿清、林海涛等老员工很自觉,“发现停在院里的车脏了,不要任何人安排,会主动开去洗。”“觉得什么事情不到位,都会悄无声息地去做好,从来不争功。”……

而这些,在老员工王武均的眼中却是不值一提的屑事,“大家都这么干,很正常。”“凡事努力就行,但要对得起乡亲和单位。”

这些语言意蕴的,与其说是一种态度,不如说是一种坚守,一种对乡土和职业的守望。

报修归来(李媛媛 摄)

报修归来。李媛媛 摄

核查线路设备(赵新平 摄)

核查线路设备。赵新平 摄

配网数据核查(杜明彦 摄)

配网数据核查。杜明彦 摄

位于供电所内的初心墙(赵新平 摄)

 位于供电所内的初心墙。赵新平 摄

巡维线路设备(杜明彦 摄)

巡维线路设备。杜明彦 摄

职工之家(赵新平 摄)

职工之家。赵新平 摄

责任编辑:周忠群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电头条新闻

电头条新闻

70715 2019-03-16 加入 中国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