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记忆中的年货

生活
0 368593

发布时间:2018年2月9日   作者:周文洋

 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农贸市场、超市也越发热闹,人们开始乐此不疲地选购年货。望着熙来攘往的人群,不禁想起我年轻时办年货的情景。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年邻近春节,我就在心里计划都买哪些年货,然后拉出清单,诸如米面油肉、盐酱醋茶,鞭炮年画等等。从这天起,就会买回粉条、蘑菇、木耳等“计划内”的年货,买来一样,就在单子上勾掉。

  上世纪七十年代许多食品凭票供应,过年会发给每户三五斤鱼票。卖鱼时,副食店里人比鱼还多。许多人捏着票买不着鱼,常常吵得天翻地覆,甚至大打出手。有一年腊月,我去20多里外的野湖去凿冰下网,竟挂到一条三斤多的鲤鱼,全家人吃了一顿丰盛有“鱼”的年夜饭。

  还有一种比买鱼、肉更重要的年货——煤。当时家家都烧凭票购买的劣质煤,过年才给每户供应几百斤优质块煤。虽也凭票,但不吃尽苦头还是买不到家,发下煤票以后,每天刚刚放亮,各样的手推车就在煤场门前排起长队,遇到风雪天,买煤人的头发、眉毛都结满霜花,为了暖融融地过年,排得时间再长、天气再冷也得买回去,大家都这么想。

  普通的年货买齐了,有些稀缺、优质、商店买不到的就要去赶集。年画是赶集必买的,卖年画的地方是三五间房大小的苇席敞棚,棚里悬拉绳索挂满画幅,宛如美术展览。那时年画多是《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的人物形象,也有“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等英雄壮举和“北京天安门”、“杭州西湖”等景物。老屋墙壁不论如何破旧,贴上年画,即刻色彩斑斓,焕发出靓丽喜庆。

  如今想来,那时办年货既是过年的必需,也是平淡日子积淀出的一种情怀,平日舍不得买,“年货”就不再吝啬花钱,哪怕不常用,为辞旧迎新也愿意掏腰包。

  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年货已变成一种迎新的概念,一种消费冲动,一种精神愉悦,置办年货的意义,也就不仅只代表物质的充裕,是对世俗民风的延续、是“年文化”的传承,远去时光中的年货记忆,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怀恋和情结。(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

67_副本_副本

(网络配图)

68_副本_副本

(网络配图)

66_副本

(网络配图)

69_副本

(网络配图)

70_副本_副本

(网络配图)

71_副本_副本

(网络配图)

72_副本

(网络配图)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光明使者

光明使者

550 2018-01-15 加入 中国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