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石油情——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纪实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也是中国石油履行三大责任、支持边疆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
只要是西藏经济发展需要,只要是西藏人民生产生活需要,不管自然条件有多恶劣、工作生活条件有多艰苦,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都会把油送到。正是凭借着这种信念,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从1962年成立之初的几个加油点发展到2011年的107座加油站,遍布全区70个县(市、区),油(气)库更是发展到目前的8座,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有效保障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
坚守在雪域高原
中国石油在西藏共有107座加油站、1590名员工,这些员工常年工作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条件异常艰苦。但是,他们没有退缩,依然坚守在这里,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国石油在西藏共有107座加油站,平均1万平方公里还不到一座。加上自然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油料平均调拨流通时间都要在半个月以上,资源偏紧时,供应就更加紧张。公司总经理王珺介绍说,在精心组织下,50年来中国石油累计向西藏供油700多万吨,为当地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在西藏,生活条件的艰苦还不是“最要命”的事情,青藏高原气压低、氧气稀薄等恶劣的自然条件才是最可怕的。特别是那曲、阿里地区,自然条件更为恶劣,就算是西藏本地人到了这里也难免会出现高原反应。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1590名员工工作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均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高原性缺血、视力减弱、胸肺机能减弱等疾病,不少员工40多岁时的身体机能就已经衰退到内地60多岁时的状况。
西藏北部的双湖特别区,平均海拔约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自然环境最恶劣的行政区,被人们称为“人类生理极限的试验场”。在那曲双湖特别行政区成为中国石油对口支援单位之前,西藏销售公司就在双湖设立了一个简陋的加油点。当时,加油员要用在内地早已被淘汰的手摇加油机加油。因为没有密闭油罐,加油员晚上只能露宿守护油品。2002年,中国石油双湖加油站工程动工,2003年底投入使用,中国石油醒目的标志开始高高地耸立在藏北高原。
在这里,一年中有10个月是冬季,有200天以上刮着大风,冻土出现的天数甚至超过280天,平均气温仅为-13℃。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加油站的5名员工一年内只能吃上1个月的“冻蔬菜”,他们却用对事业的热爱,挑战着自己的生理极限。计量员格桑尼玛是拉萨人,2007年,他离家1000多公里、穿越无人区来到了双湖加油站。作为该站惟一的一名大学生,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因为长期吃不上蔬菜,格桑尼玛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身体异常瘦弱而且血压很低。但他却说:“这里的条件比起自己家确实艰苦很多,但我已经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份工作。”
加油站经理占堆是双湖本地人,今年48岁。1993年,他从计量员干起,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因常年在高海拔地区工作,他患有严重的痛风,手指上的关节肿大增生,几乎每年都要进行手术刮骨,同时他还患有高原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血糖等高原性疾病,走路一瘸一拐。他说:“我已经在这个岗位干了10年,我要坚持到最后,站好最后一班岗,争取光荣退休。”
阿里,号称“高原的高原、屋脊的屋脊”,长期以来,札达、改则、普兰等地方没有加油站,给农牧民和从新藏线进藏旅游的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从2010年起,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开始在这些地方设置橇装加油设施,这些设施也成为阿里高原最亮丽的风景。
札达橇装加油设施经理黄军胜今年23岁,去年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札达工作。他是广西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不适应高原恶劣的气候,对这里的饮食极不习惯。“这里吃的以牛羊肉、糌粑为主,没有蔬菜,吃不惯,有时饿了就勉强吃一点,结果全吐了,加上高原缺氧,反应非常厉害,身体状况变差了。”他说。在这里待久了,与藏族同胞接触多了,他开始学会一些使牛羊肉烹饪起来祛除腥味的方法,而且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在这里,他们可以种植一些简单的蔬菜。如今,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饮食结构,每天还要喝上几杯酥油茶。“这些食物其实真的很美味。”他说。
札达橇装加油设施加油员索南加布,从札达加油站设立时就一直在这里从事加油员的工作。这里交通不便,尤其是前两年没有修通柏油路的时候,他都没能回过一次家。“我家在离这370公里的革吉县,道路不好走,我又放不下这里的工作,就一直没回家。”他说,“今年9月份,一位在札达加过油的游客到景点去参观,回来的时候发现油箱的油不够了,就给站上打电话求救。那天已经很晚了,特别冷。可是,我没有多想,马上把盛满油料的容器用摩托车送到了15公里外的游客身边。他们特别感动,一直说谢谢,说如果没有我们,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还说中国石油的服务棒,我听着可开心了。”
做好牧民的石油“村官”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拓宽农牧民致富渠道,西藏自治区开展了“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响应号召,在做好定点扶贫的同时,派驻优秀干部深入农牧区,开展驻村工作,成了牧民们的“贴心人”。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拓宽农牧民致富渠道,西藏自治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和为期三年的“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响应号召,在做好定点扶贫的同时,派驻优秀干部深入农牧区,开展驻村工作。
在日喀则的昂仁县多白乡,2011年藏历新年到来之际,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派出4名同志进驻德夏村,承担起加强基层建设的任务。
去年3月中旬,德夏村大部分群众还在为春耕春播缺少良种而发愁。工作组了解到种子需要提前一年预订,购买种子又困难重重。于是,他们四处打听。当了解到日喀则地区白朗县还有青稞良种时,他们立即赶到白朗县巴扎乡,上门挨家挨户收购种子。工作组顾不上疲劳,你家200斤,他家300斤,忙碌了6个小时后,终于凑齐了青稞良种8049斤,解决了德夏村群众春播无种的问题。
如果说解决良种是治标,那么教会农牧民种植技术就是治本。工作组的同志晚上学习农耕理论知识,白天就与技术人员和村民交流农耕经验。阵阵春风拂过,村民们在田里种下了种子,更多是播撒了希望。
德夏村全村耕地454亩,人均耕地1.91亩,人多地少,再加上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灾害频发,粮食平均亩产仅260斤,春夏更迭之际情况更为严重。为此,工作组紧急筹集资金近8万元,购买口粮42840斤,并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输血不如造血,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农田灌溉问题,结束靠天吃饭的日子,工作组派专人到县水利局、地区水利局进行协调,争取资金。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还拿出100万元资金,修建蓄水池;蓄水池建成后将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3.6万元,人均增收500元。
工作组始终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活动的各个阶段和所有环节,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工作的前提和最终目的。针对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工作组捐款5000元进行帮扶慰问,同时筹集12000元为他们购买糌粑、口粮等生活必需品。公司还组织全体员工捐款,购买了价值19万元的新衣服和新鞋子,捐给德夏村村民。
在藏北万里羌塘草原,在西藏那曲班戈县保吉乡四个行政村,活跃着一支由16名石油人组成的工作队。他们驻守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村庄,谁家的老人病了、谁家的牲口走丢了、谁和邻里之间闹矛盾了,他们都要帮着拿主意、想办法,他们成了群众的“贴心人”,被当地政府称为“蹲得住、干得好、有成效”的驻村工作队。
藏北草原雨水多,牧草长势好,牲口数量增长得也很快。六村位置偏僻,村民过着日出而牧、日落而归的生活。快到年底了,村民嘎次家尽管守着一大群牛羊,但还是没有钱用。其实,全村56户村民都和他一样,守着大量“流动资产”却过着苦日子。驻六村工作队队长成亚明与工作队的其他3名同志商量后,决定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当地群众寻找卖牲口的渠道。经与村委会和牧民群众沟通,以拉萨市牛羊肉价格为基准,驻村工作队联系西藏销售公司需要牛羊肉的员工,帮助牧民销售牦牛16头、绵羊30只,实现销售收入6万多元。
作为驻保吉乡第五村工作队队长的巴桑古吉,首先关注的是草原的防火安全问题。这里草场面积广阔,火灾隐患大,但牧民的防火意识却并不强。巴桑古吉就组织成立了由16个村民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并与他们签订了责任书。他们走家串户宣传消防知识,查找清除火灾隐患。
今年国庆节前,班戈县保吉乡第五村的孤寡老人住上了漂亮的新房。为了解决四村和五村3户孤寡老人卡木日、索朗顿珠和觉琼家的住房问题,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拨出专款为他们修建房屋。工作队队长刘海明带领公司员工与施工人员一起搬运石块,并带领其他村民一起参与劳动,尽一切努力让孤寡老人们在国庆节前住上了新房,圆了他们的安居梦。
那曲地区班戈县普保镇和保吉乡,是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的定点扶贫单位。多年来,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累计投资100多万元,为这些乡镇添置了交通工具、修建了会议中心、购买了相关设备、盖起了2个面积达100平方米的温室蔬菜大棚、修建了4座人畜简易桥、购置了多台播种机,使普保镇和保吉乡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农牧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抢险救灾践行责任
在青藏高原,无论高山、河谷,只要有车辆通过的地方,就有中石油加油站的执着守望;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有中国石油人在默默相伴。西藏自治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每次遇有抢险救灾任务,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也都会冲锋在前,履行着央企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西藏自治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相关单位抢险救灾的任务十分繁重。每次遇有抢险救灾任务,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都会冲锋在前,履行着央企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000年4月,林芝地区易贡藏不江发生特大山体塌方,造成3400多亩农田、2000多亩茶场、5000多间民房被冲毁,8000多人因此受灾。中石油西藏销售公司紧急从青海格尔木调运一批柴油,连夜用油罐车送到救灾现场,保证了救灾用油,为抢救群众生命、减少财产损失赢得了宝贵时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2011年9月18日,印度北部发生的6.8级地震波及我国西藏自治区的亚东、定结等县。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发挥西藏油气供应商主渠道的作用,采取两级营销调运、加油站管理、安全环保部门24小时值班等措施,七二五油库、日喀则油库也实行24小时装卸油。9月22日,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向亚东灾区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0号柴油,有力保障了救灾用油。
中尼公路距樟木口岸30公里的地方,有座中国石油聂拉木加油站。今年3月,聂拉木县连降暴雪。尽管飞雪漫天、寒风刺骨,聂拉木加油站的员工没有等待救援,立即行动起来清扫积雪,加油站经理还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员工保护油罐区。“不担心雪把你们给埋了吗?”记者问他。“山体渗水一旦进入油罐是要影响油品质量的,尽量清理掉积雪,保护这些油品,是我们当时必须做的。”加油站经理说。
还有一次,大雪纷飞,武警某筑路部队给西藏销售公司打来电话,急需20多吨柴油。公司立刻派出销售代表万贤忠和油罐车司机在100多公里的积雪土路上开了12个小时,他们渴了喝点凉水,饿了拿冷饼充饥,及时将油送到了筑路部队所在地。武警官兵非常感动,要请他们吃饭,而他们却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要马上回去。”2011年,万贤忠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公司党委书记次仁扎西说,目前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已与西藏自治区七地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石油将在保障供应、抢险救灾、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章摘自11月19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