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承德供电公司:为了万家灯火 践行光明承诺
核心提示
人们说,他们是光明的使者。高山之巅,茫茫草原……他们竖起一座座铁塔,让一条条银线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和温暖。
人们说,他们是绿色的天使。一根根电杆,一缕缕馈线,他们用清洁能源服务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
人们说,他们是无名的英雄。滦河两岸的璀璨灯光,危急时刻的紧张抢修,十八大期间的电力保障……他们默默无闻地耕耘奉献。
从坝上草原到长城脚下,从武烈河畔到白云峡谷,在39519平方公里的承德大地,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为八县三区的369万人民传送光明。
走进冀北承德供电公司,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河北省服务名牌”等诸多殊荣,更能深刻感受到承德供电人用真情彰显红色品格,用行动践行绿色使命,用汗水描绘蓝色畅想的执着和真诚。
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山高林密,塔多线长,是北电南送电力大通道经过的重地。作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全面开展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单位,承德供电公司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关注百姓生活”为主线,以实现公司综合价值和员工工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结合公司的工作重点和地域特点,将社会责任管理融入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品牌建设、企业管理和绿色经济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电力先行的作用,持续提升服务品质。
关键时刻 冲锋在前
影响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奉献爱心、服务社区、抢修抢险……每一个工作现场,每一次爱心行动,处处彰显着责任央企的品牌形象。
2012年7月21日15时,承德突降暴雨,狂风暴雨持续9个小时,部分地区发生崩塌、滑坡,最大降雨量达184.1毫米,河水泛滥、路桥冲毁,供电设施受损,肆虐的洪水夹杂着石块冲进村庄,冲毁10千伏线路62基,断线28处,0.4千伏线路倒杆56基,断线38处,冲毁、倾斜致使981个台区正常运行,暴雨造成58660户村民家中断电。
灾情就是命令。第一时间,冀北承德供电公司总经理刘晓辉、书记马力赶赴现场指挥,密切关注雨情、灾情,调查电力设施受损情况,并做好物资准备工作。
7月22日5时,雨量逐渐减弱,供电员工积极投身到恢复供电抢修工作中。在第一时间,100支抗灾突击队、281人、89台抢修车投入到抗灾保电工作中。
兴隆县半壁山镇松树林村,道路冲毁、桥被冲断,村内一片狼藉。电杆歪斜在洪水中,道路泥泞不堪,行走起来十分困难。兴隆分公司“蓝星”服务队队员踩着淤泥,蹚着湍急的水流开始抢修。暴雨过后,天气变得异常闷热,抢修人员带着安全帽,汗水不住地往下淌,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尽快恢复供电是全体抢修人员共同的信念。
兴隆县半壁山镇松树林村53岁的村民王淑萍说:“大雨刚停,电工师傅就来了。关键时刻,他们冲在前面,帮着我们恢复供电,我们心里亮堂呀!”
暴雨面前,“蓝星”服务队执着坚守、接受考验。
雨停了,大部分断电的客户恢复了供电,服务队队员杨守成在巡视线路时发现,村前河边堆着的一垛用来修路的水泥。杨守成马上意识到暴雨过后洪水就要到来,水泥遇水就报废了。他立即找到看守水泥的人说:“赶紧移走,洪水就要到来。”“这么多水泥,要移走,我可负不了这个责任。”看守水泥的人说。
“我负责。”杨守成果断地说。他说着马上召集了附近的几个村民,并和村民们一起把水泥运往高处,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运输,近40吨的水泥被运到了高处。由于劳累过度,杨守成感到阵阵的眩晕、恶心,眼前的桥在不断地晃动,他趴在桥上不停地呕吐。这时,有人喊:“洪水来啦!”再一看原来堆放水泥的地方,已经成了一片汪洋。
事后赶来的村干部姜长禄看到这些水泥安然无恙,感激地对杨守成说:“太谢谢你了,为我们保住了这些来之不易的水泥啊!”
挽起臂膀 肩负使命
“这下孩子们享福了,即使有一天退休了,我也放心了。说真的,我在中央电视台领取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奖杯,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兴,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去年冬季,承德县三家乡孤山小学电暖气正式投入运行,“最美乡村教师”于贵勤终于告别了长达8年之久的“锅炉工”生涯。
入冬前,孤山小学电暖设备到位后,用电保障一度成了困扰于贵勤校长的大难题。承德县分公司“红语”服务队队员现场勘查,确定供电方案,抓时间、抢进度,仅用3天时间,就为孤山小学安装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一台,延伸10千伏线路100米,铺设低压电缆400余米,并试运行一次成功,为电暖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面对百姓的生活,我们共同担当;面对百姓的需求,我们共同担当;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我们共同担当……用情暖一方热土,爱洒万户温馨,誓用坚守换来百姓的安宁。”2012年9月25日,由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倡导,由承德市电力、水务、热力、通信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服务行业单位组成的“社会责任联盟”正式成立,这也是全国首个公益性“社会责任联盟”。
与此同时,承德供电公司全力实施基础建设一线通、缴费明白一卡通、服务周到一话通、品牌形象一事通、故障排除一站通、执行管理一令通的“六通”民心工程。从日常工作到应急抢修再到特色服务,从基层所、站到县分公司再到公司的点线面结合,建立起和谐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开展亲情帮扶“心贴心”行动、光明助老“孝为先”行动、惠民进户“献真情”行动、安全用电“进校园”行动、便捷缴费“直通车”行动等“五项行动”,打造责任央企形象。
冀北承德供电公司总经理刘晓辉深有感触地说:“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国有供电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将更加努力,继续巩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成果,持续推进‘社企和谐兴冀,社区光明同行’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民生,这样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寻访责任 收获感动
2012年夏天,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的20名大学生“记者”走进冀北承德供电公司,9天行程里,大学生“记者”们用心观察、用笔还原,记录下了冀北承德供电公司“绿舟”服务队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他们跋山涉水,跟随“马背电工”行走在茫茫草原,体验了供电人的艰辛与责任;他们翻山越岭,走进大山深处,感受“户户通电”工程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十几年如一日,服务他人早已融入‘绿舟’服务队员的生活,他们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着奉献的含义,用自己的脚步与臂膀在最基层践行着央企的社会责任,守护着库区人民的梦里水乡。”这是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王丹柠当时写下的微博。
桲椤台供电所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潘家口水库区域。这里是引滦入津工程的源头。随着蓄水工作完成,大部分村民都搬走了,只有少部分人散居在库区的沟岔里、山坡上。目前,环库区4万亩的大小沟岔里还居住着400多户1600多人。
从1999年开始,李希友、石洪福、胥荣彪、张相存、刘井辉、徐海成、李长久、刘保朝、周俊全9人,担负起潘家口水库区域农村的抄表、收费和低压线路维护工作。每月到镇上办理业务时,帮村民捎生活用品也成了他们的工作。
来自河北大学的张红光说,9天的寻访,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跳动的脉搏;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家中央企业为民服务的道德良心!
9天的时间里,大学生们还跟随马背电工李国军一同巡线、维修,体验着艰辛与付出。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陈俊如的微博上这样写道:“坝上的山山水水留下了马背电工的足迹,条条银线记录了李国军的艰辛。十二年如一日,光明真情送牧民,马背电工李国军———草原上的真汉子。”
“以前,我总觉得对央企唱的赞歌不真实,但这次到现场体验后,我相信了。马背电工李国军常年行走在草原上,为牧民送去光明和温暖,这足以体现央企员工的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敬薇颖说。9天的寻访,大学生有很多的感动、感慨和感悟,他们将这些情感凝聚成艰辛、快乐、诚信、震撼、成长、感恩、忠诚、真情、责任、奉献10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
“同学们用最纯净的眼睛,最质朴的语言,给予我们如此高的评价,希望本次活动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成为冀北公司积极探索、构建与公众互动和沟通的关键一步。社会需要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供电企业也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听到同学们对央企作出的高度评价,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我们所有的坚守和付出都值了。”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积军如是说。
寒冬桃花开 电力帮大忙
早上8时30分,平泉县卧龙镇下洼子村村民张雨才来到大棚桃园区,轻轻点动卷帘机的电动开关,随着“嗡嗡”的一阵声响,覆盖在大棚上的被帘轻轻卷起,不到10分钟,所有的被帘整齐地排列在温室的顶部。
6年前,张雨才投资4万元,建起了占地2亩的大棚桃园。冀北承德平泉供电分公司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仅用20多天就为园区安装了5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低压线路2000米。“发展大棚桃种植,不仅有政府惠农政策的扶持,供电部门更是给了很多的帮助和支持。有了动力电,抽水灌溉都很方便。”张雨才说,一个大棚一季能有2000多公斤的收成,每公斤桃最高能卖到20元左右,一年算下来能有八、九万元的收入。现在不光卷帘用电、灌溉用电,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了解全国的市场行情。
随同张雨才一同走进大棚,一朵朵桃花含苞待放、香气袭人。老张告诉我们,以前卷帘费时费力,需要两个多小时,人工转上40圈,帘子也掀起不了多少。现在电能充足稳定,园区的温室大棚都安装了电动卷帘机,10分钟就能搞定。2012年,他的园区又新建了1个日光温室,其他农户也扩大了种植规模,村里用电已不能满足需求。了解到情况后,平泉分公司主动上门走访,优化设计方案,为园区新增50千伏安变压器2台,架设高低压线路2500千米。
谈起用电情况,张雨才说,现在供电服务很周到,用电上有了啥毛病,打个电话,供电所的电工就来了。
前两天刮大风,气温骤降。太阳落山了,张雨才赶到棚区启动电机准备将被帘撂下,可电机转了没几分钟就不动了,老张鼓捣了半天也不见电机转动。
天越来越黑,气温也越来越低,张雨才站在大棚边急的团团转。“天儿越来越冷了,帘子要是放不下来,棚内的桃花还不都得冻了,给供电所打个电话问问。”妻子的一句话提醒了张雨才。
接到报修电话后,平泉分公司“新峰”电力服务队队员张旭明、王起收拾好工具,骑着摩托车赶往下洼村。经过仔细查找,原来由于天气寒冷,用电设备运行时间过长,大棚卷帘机的行程开关损坏。张旭明、王起两个人打着手电筒更换着开关,手冻麻了,就用嘴里的热气哈哈,脚冻疼了,就用力跺一跺。40分钟后,卷帘机恢复了正常工作。
供电可靠稳定,下洼子村大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该村已建起占地50亩共10个大棚,年产值近30万元,大棚桃种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本文章摘自3月4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