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集团:开放中做强自主品牌
稳重、大方又不失时尚,安全、智能凸显优良性能,红旗H7甫一面世就吸引了世人目光,总体与同级别的进口或合资车比并不逊色,有些指标还领先。几年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把自主汽车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品结构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对外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向技术创新要实力,向管理创新要活力,向文化创新要动力”的自主创新实践,全面形成了有竞争优势和完整体系支撑的自主创新能力,谱写出中国汽车制造的华彩乐章。
自主不兴,一汽不兴;自主不大,一汽不大;自主不强,一汽不强。这是一汽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2008年6月,现任董事长徐建一带领班子成员召开一汽第六轮战略研讨会,确定了企业以“自主”为核心的短、中、长期的奋斗目标,拉开一汽以自主为标志的第四次创业大幕。一汽的自主经历了从“开放合作、自主发展”向“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重大战略转变。
“这些年我们在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在与世界同步竞争中,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你要会,能创新,二你能主导,调度、整合世界资源,三你要持续创新,创出品牌。”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认为,从狭义的自主来说自己生产汽车这不难,难的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设计产品。
“从解放J6起,我们完全自主创新了中国的卡车,红旗H7也是我们完全的知识产权。这样的惊喜,在我们一汽太多太多了。”李骏说,去年技术中心研发出400个车型,公告的就有352个,报专利402个,发明171项,延续着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发展模式。
研发先行。一汽建设了中国规模最大,包含整车、车身、底盘、发动机、零部件、新工艺、新材料等在内的研发和试验检测基地。作为一汽产品研发核心的技术中心,拥有员工3260人,其中博士65人、硕士670人、高级专家137人、专家人才169人,成为国内汽车研发的领军队伍。
体系创新。汽车产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产业,汽车产业创新也必须全体系创新。通过体系支撑,推动一汽整车商品力、总成竞争力、技术创新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一汽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29.1亿元。目前已经搭建了以“自主研发流程与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与产品认证体系、项目管理与知识积累体系、人才培育与职能职责体系、企业文化体系”等五大体系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框架,形成了“产品策划、性能开发、工程设计、试制验证、试验认证”等5大能力。
突破技术。在“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可靠耐久、电子智能和工艺材料”5大技术领域实现全面突破。近10年一汽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20.9亿元,掌握了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子等229项核心技术。
研发不是目的,自主不是终点,关键是消费者对这款车的认可度。用李骏的话说,想买车时,你的车是不是他的第一选择。所以自主车型还要过质量、成本、技术三关,做出品牌,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一汽的自主创新引导了产业转型。首先在商用车上得到突破。“一汽解放第六代J6重型系列商用车及重型柴油机自主开发”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唯一特等奖,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也成为消费者的“挣钱机器”。红旗轿车承载着中国汽车梦,2010年一汽发布“品牌战略”,将“红旗”作为一汽高端品牌单独打造,将其品牌定位为高端乘用车和多功能车。2012年一汽发布了以“大气、尊贵、经典、科技”为核心内涵的“红旗”品牌战略,并推出了红旗礼宾车和高级商务轿车。目前,“红旗”项目已经累计投入研发费用52亿元,实现了从概念设计到工程设计、从试验验证到生产准备全过程的自主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13年2月22日,红旗H7进入公务车市场。
自主创新引领一汽集团自主品牌向纵深发展。2010年,中国一汽发布了追求汽车低碳、节能、环保发展的“蓝途”战略,自主轿车高端旗帜的红旗品牌战略,全品质关爱的服务品牌战略。混合动力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和纯电动轿车已进入商品开发阶段。集团品牌战略框架下的中国一汽商用车、中国一汽乘用车、红旗高端乘用车三大产品品牌,“解放”、“红旗”、“夏利”、“奔腾”、“威志”五大系列,中、重、轻、轿、客、微、军全系列自主品牌阵容。企业连续8年进入世界500强,成为世界重要汽车制造企业。
预计到2015年,一汽集团总销量超过500万辆,其中自主整车销售超过200万辆,自主产品海外销售超过10%。一汽集团有志于推动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奋力前行。
(本文章摘自4月1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