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云南会泽:乌蒙之巅的变迁

生活
0 49393

电头条新闻云南曲靖8月18日讯(通讯员 杜明彦)从云南会泽县城往南,驱车约一个小时左右,便到了大海乡。

大海,彝语“达七摆”的音译,意为台阶最高的地方,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位于乌蒙山的顶峰段。

因地形地貌复杂,交通条件不便,生存环境恶劣,一直以来,当地群众生活贫困。

近年来,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会泽供电局不断加强当地电网建设,脱贫攻坚以来,共投入1043.6万元,新增台变14台、容量1930千伏安,新建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57千米。

在政策利好和电力的加持下,当地彻底摆脱了贫困的泥淖,向着全面振兴的道路阔步前进。

曾经的“穷”与“困”

53岁的吕朝东,是大海乡绿荫塘村村民。见证和参与了大海乡半个多世纪发展变迁的他,忆及当初的生活,声声言“苦”。

早些年间,吕朝东全家6口蜗居于50平米的石板房。所谓“石板房”,是会泽县20个乡镇中,唯大海乡独有的民居,墙壁是石头和着泥浆砌成,顶是石板,冬冷夏热,雨雪天气里,屋内漏水不断。石头墙一旦被浸水,极容易倒塌。吕朝东家曾因屋墙倒塌,把家里的饭桌、木柜和腌制酸菜的坛子都砸烂过。在大海乡大菜园村,曾发生过屋墙倒塌而压死人的事。“大家都想住瓦屋面的房子,但是穷,没钱买瓦。”

大海气候冷凉,除了土豆和燕麦,其他农作物不能生长。一年12个月,8个月吃土豆,4个月吃燕麦。家里来客时,才能吃上包谷面饭。“一年吃米饭的顿数,数都数得过来。”

吕朝东家3个孩子,衣服总是老大穿完,缝补后老二接着传,老二穿完留给老三穿。在吕朝东的印象中,他和妻子曾经8年才分别买过一套新衣。那是亲戚结婚时,家里实在没有像样的衣服。

很多时候,家里连买洗衣粉和食盐的钱都没有,孩子读书的学费经常要去借。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去世时,因拿不出办丧事的钱,他从亲戚家借了四千元,丧事结束后,他硬是丢下家人,到县城工地搬砖背水泥一年多才把账还清。

电网“战友情”

在吕朝东的人生履历中,彭开红是“挚友”,亦是“贵人”。

两人小学时候是同班同学,后均因家庭贫困而辍学,1997年,彭开工因参加农网改造而成为农电工。3年后,在彭的举荐下,吕朝东成为村电工。两个儿时同窗,成为“战友”,也成了过命之交的兄弟。

大海乡是一个大山上的乡镇,境内最高海拔是乌蒙山顶峰的牯牛寨、4017米,最低海拔是金沙江和小江河谷段,只有600多米。供电员工开展线路巡维、业扩报装、抄表收费的道路,大多都是悬崖绝壁旁的羊肠小径。到小江河谷边的村落工作时,往往早上7点出发,晚上7点才能到达目的地,然后在下面一驻扎就是几天。

吕朝东和彭开红共事的14年中,两人都相互救过对方的命。

1999年夏天,吕、彭两人到小江河边的村子抢修,回来时已经天黑,两人靠着悬空皎月和2把手电,在羊肠小径上攀爬,在通过一个转弯的地方时,在悬崖上睡觉的一只猫头鹰被惊醒,“噗通”一下飞了出来,走在前面的彭开红吓得摔倒在地,眼看要掉下悬崖时,吕朝东一把抓住,为彭捡回了一条命。

2001年,吕、彭二人跨越小江去村里村里的电网建设现场,去的时候小江河没涨水,回来时上游下雨,水涨了一米多深。往常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会出钱,请当地人托举着过河,大人就像小孩“坐飞机”一样,骑在当地人的脖子上经过深水区。

“水流往往比人的胸口还深,且中间夹杂着碎石块,除了当地人有经验外,其他人很难趟过去。”彭开红还记得,当天时值午后,村里人都在地里干活,找不到人。两人便手拉手蹚水,结果刚过到一半,两人就被冲走。冲了一段后,碰到了一棵倒在江里的树,彭开红一只手死死抓住吕朝东,另一只手紧紧揪着树干,最终等来救援的人,把吕朝东救上了岸。

这样的例子,在大海供电所员工的履历中不胜枚举。

因电而富

2014年,吕朝东提前退休。他之所以提前退休,一则是因在电网战线常年奔劳,身体已不堪其重;二则是他找到了“挣大钱”的好路子。

吕朝东的挣钱路子,是彭开红帮他找到的。大海处于高寒山区,牛羊猪等牲畜品种好、肉质优,如今,大海的牛羊肉已是会泽的一张“名片”,更是供不应求的市场走俏品。在吕朝东为是否要提前退休而犹疑不决的时候,洞察到这一市场商机的彭开红鼓励他,“回家搞养殖”。

吕朝东退休后的第二个月,在彭开红的帮助下,家里的220伏线路就变更为400伏,同时,扎草机、粉糠机、钢磨等机器设备相继购置而来。

吕朝东养殖的第一年,就尝到了甜头,这一年,他赚到了13万,整整是他退休工资的6个倍。他花了500元,请彭开工吃了一顿大餐。看到吕朝东挣钱后,村里周边5家留守家庭通过吕朝东找到彭开红,都接通了动力电,也都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当下,吕朝东每年要卖出40多只羊、10多头牛,全年收入20多万元,2015年,家里建成了2层总面积180多平米的楼房;2017年,花10万元买来一辆轿车;去年,家中又增加了一辆16万的汽车。儿子5年前结婚时,仅婚宴就办了13万;女儿前年结婚,嫁妆10万。如今上山放羊的他,每天包里都装满了糕点、饮料和鸡蛋。“前些年间,晌午连洋芋都没有。”

像吕朝东这样的例子,在大海乡不一而足。大菜园村70岁村民顾天华,儿子在外务工,女儿外嫁成家。老两口依靠电动机器,养了160多只羊,年均收入十几万;46岁的丁贵能,早年间连洋芋都吃不上,现在养了186只羊,一年收入20多万。

在凹黑村委会,孙阳海夫妇两人养了7头牛、50多只羊、3头猪,种了30多亩土地,年均收入接近30万;50多岁的孙发洪夫妇,养了30只羊、7头牛和5头猪;16岁就外出务工的余明华,村里电网改造后,毅然决定居家创业,现仅养牛的收入一年就有十几万……

在吕朝东的介绍下,彭开红的名字在当地家喻户晓,而彭开红等电力工人,也让高寒梁子的村民感到满满的“电暖”。2019年冬天的一天下午,天下大凌,顾天华家的母羊刚下崽,村里故障停电,彭开工接到电话后,带上所里的两名员工,在路滑无法开车的情况下,背着重达几十斤的工器具,冒雪徒步十几公里,当顾天华家的灯亮起时,已是晚上十点多。等待彭开红等人的,还有十多公里的下山路。

自此,顾天华把彭开红等人认作了“亲兄弟”。留守在村的他,不仅用电问题,其他方面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也会给彭打电话,找其谈心话家常。

“有充足的电力,才有富裕的生活。”吕朝东说,早些年间,他们之所以挨苦受穷,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电力供应短缺。当时,大海乡3万多人口,仅由一条从会泽县城出线的10千伏线路供电,全乡只有30台变压器,吕朝东所在的绿荫塘村,1800多人的村庄才有1台变压器、一个磨坊,村民粉糠经常要排队1、2天,冬春季节拥挤的时候,要排队一个星期。凹黑村因地势陡峭,粉糠要去到40多公里外的磨坊,来去3天,两头摸黑。

因大海梁子气候严酷,冬天线路结冰经常有人的大腿粗,停电是“家常便饭”,一停就是十几天,一个月有20多天的时间停电,线损高达50%以上。

那个时候,大海几乎没有规模化养殖牲畜的人家,大多数人家家中唯一的牲畜,就是一头猪。村民眼中的“大猪”,通常只有七八十公斤。

当下,大海乡建成了35千伏变电站,还拥有总装机容量48兆瓦、获评“5A级”的风电场。全乡有10千伏线路6条、231千米,变压器217台,400伏及以下线路326千米,最远的农家距离变压器不超过800米。

在充足的电力加持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大规模养殖产业正在乌蒙之巅方兴未艾。

大山上的大海乡,一度是偏远贫穷的地方。(杜明彦 摄)

大山上的大海乡,一度是偏远贫穷的地方。(杜明彦 摄)

牲畜养殖成为当地人重要的致富手段。(杜明彦 摄)

牲畜养殖成为当地人重要的致富手段。(杜明彦 摄)

寻走在巡线路上的大海供电人(杜明彦 摄)

寻走在巡线路上的大海供电人。(杜明彦 摄)

护航乌蒙之巅的电力供应(杜明彦 摄)

护航乌蒙之巅电力供应的电网人。(杜明彦 摄)

责任编辑:周忠群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电头条新闻

电头条新闻

70355 2019-03-16 加入 中国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