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着乡土味的优秀党员--记云南曲靖马龙供电局通泉供电所陈建洪
电头条新闻云南曲靖7月31日讯(通讯员 杜明彦 杨俊云)诚恳老实的笑容、稳重沉着的作风,面对工作时,黝黑的脸庞自然地显露出坚毅的刚劲;待人接物时,言谈举止间无不透露着内心的真诚……
在南方电网云南曲靖马龙供电局通泉供电所,谈到陈建洪,几乎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这个年届50岁,从农村中走出来的老电力人,16年来一直扎根在基层一线。凭着锲而不舍的创新意识和至诚为群众的乡土情怀,赢得了马龙供电局和辖区用电客户的一直好评。在今年开展的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中,被推举为曲靖供电局“优秀共产党员”
然而,在他潜意识的深处,他始终觉得自己一路走来所做的,都是自己应该做的,跟优秀挂不上钩。
边走边创新的老电力人
陈建洪出生于1970年。34岁前,一直是马龙区王家庄镇小龙井村的一个朴实农民。2004年,王家庄镇小集镇农网改造工作铺开,在民工队伍中奋力肯干的他,凭着出色的表现,电网改造结束后进入王家庄供电所,成为一名电力工人。
“当时,面临的挑战难以形容!”时至今日,陈建洪回想起刚进入供电所时的情景,仍有一种说不出的艰难。
确实,当时的马龙供电局各项工作都已赶上形势和时代的要求,电子表单移交、信息化办公已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只有初中学历的陈建洪,进入供电所之前,以为供电所的工作和自己在施工工地上差不多,无外乎就是登杆架线、装表接电,进入供电所后才发现,表单填报、电脑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工作等成为他绕不过去的挑战。
陈建洪还记得,他刚进入供电所,负责电费核算、扎帐的何劲霞请产假,领导便安排他协助处理电费账务。
为尽快融入工作,他想尽一切办法钻研学习,一方面反复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一方面仅仅依靠当时的马龙供电公司财务部,请教各种业务知识和电脑操作技能。
白天,和其他同事一样外出承担线路运维抢修、客户服务等工作,回到供电所吃完晚饭后,其他同事都回到家里,他却一个人一头扑在办公室,研究电脑的各项操作和各类电费表单,遇到自己实在搞不清楚的问题时,直接拨通财务部张冬丽的电话,请教各种业务知识。
通过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他很快就精通了各种业务,手里负责的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
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后,供电所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能胜任,成为所里的骨干。
凭着骨子里的创新意识和精神,陈建洪一路向前走的过程中,都能快速适应各种变化,并能迅速地融入工作。
2015年,他离开了工作11年的王家庄供电所,来到通泉供电所。
通泉供电所位于马龙县城,负责城区的供电任务。陈建洪到来后发现,通泉供电所的线路设备等,较王家庄供电所有很大的不同,部分10千伏线路走地下管网,箱变等设备在王家庄时从未接触。
凭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创新精神,到达城区的陈建洪继续迈开了探索和创新的步伐,一边往现场和实地跑,一边对照着图纸信息向办公室里的同事请教。几个月下来,就将各种新情况全部搞清弄懂。
“陈建洪同志虽然年龄偏大,但身上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是一些年轻人都比不上的。无论什么工作交到他手上,都完全放心。”通泉供电所所长杨俊云说到。
把客户当亲人的“陈同志”
陈建洪离开王家庄供电所已近5年。而在王家庄镇土官寨村,村民张宝云年近八旬的父亲至今仍念叨着供电所的“陈同志”。
老人与陈建洪结缘于2006年。当时,张宝云在广东打工,正值寒冬阴夜。张宝云父母居住的房子晚上8点突然停电,家里的取暖设备停止工作,北风一个劲向屋子里灌。老人试着拨通赶集时从电杆上抄来的供电所的电话。
一个多小时后,陈建洪和另外一名电力工人徒步带着工具敲开了老人的门。10多分钟的检修后,老人家里的灯重新亮了起来,取暖设备散发的热气很快抵御住了外面的寒气。
得知陈建洪们冒着严寒走了1个多小时后,老人说什么都要留二人在家喝了茶、嗑了瓜子再走。但无论老人怎么挽留,陈建洪们还是走进了寒风中。
心溢感激的老人从此记下了供电所有个“陈同志”。
出生农家、长在农村的陈建洪,在长期与基层群众的接触中,生成了一种浓厚的情怀——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
源于这种情愫,他在工作中经常为了群众的用电而不辞劳苦。今年春节期间,马龙遭遇大雪。大年初一早上6:20,还在床上的陈建洪接到电话后,就从位于王家庄镇的家中匆匆赶到供电所。接下来的几天,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奔走于各个抢修现场,每天都忙到很晚。
大年初一当天,整个马龙大街上都没有饭店营业,而按照当地习俗,年初一不留外人来家里吃饭。为此,陈建洪因巡线抢修一直饿到下午2点,才吃上了同事捎来的烧饵块。
帮扶身边的同事。
工作中的陈建洪。
雪天里运维线路。
责任编辑:周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