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掉穷根--记南网贵州安顺供电局驻紫云县新塘村第一书记王源
电头条新闻贵州安顺6月2日讯(通讯员 谭镇林)盛夏,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新塘村,500亩菌草已长到3米左右高,村民忙着进行收割,并将之装车运往村委对面的厂房。
厂房内,进料粉碎机、混合机、烘干机、冷却机等生产设备轰隆隆地运转着。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驻新塘村第一书记王源手把手地教村民将收割来的菌草加工成颗粒饲料,用于牲畜饲养。
从种玉米到种菌草,新塘村在王源的带动下仅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便形成了以菌草为核心的产业链,年产值超300万元,人均增收达8500元,贫困发生率由11.8%降至2.81%。
城里人转型当起“草根”书记
城里长大的王源,有些好强。别的驻村干部被选派之前,单位领导要提前做思想动员工作,王源则主动请缨到脱贫一线。
得知王源要去扶贫时,同事都笑着说:“你不适合去驻村,别人会以为你是去村里才吃胖的。”每当这时,王源总拍着胸脯自信地回答:“我会带领村民一块‘胖’起来的。”
2017年9月11日,王源收到了选派调令,当天便立即驱车赶往新塘村,连夜召集村支两委干部和部分村民开座谈会。
“村里有多少贫困户?”“条件最艰难的有哪些?”村支两委被王源问懵了,村民则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不清楚。于是,王源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与村民促膝长谈,摸清村情村况和民情民意——村里基础条件落后,村民发展动力薄弱,村支两委干部缺乏点子。
为此,王源从组织村干部为805户村民通自来水干起,引资30余万元把原先的塑料小口径水管改为不锈钢大口径水管,抽水配变容量也从20千伏安增至100千伏安,并安装智能净水器。村民王元忠高兴地说:“用水高峰期不再停水,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安全放心水。”
除此之外,王源通过项目协调,为新塘村修建19.4公里的组组通硬化路、1.38公里的产业路和2万平方米的连户路,建起文化广场,安装40盏太阳能路灯,改造30户危房,完成全村农网升级改造,电压达合格标准。
村主任雷进洪说:“虽身处基层,但王源这位‘草根’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很踏实,做的也都是为民的实事,村容村貌因此有了大变化。”
种菌草突破产业发展“壁垒”
“若一个县的每一个村都只发展相同的产业,那么在市场不足够大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产量过剩,导致产值下降。”在王源看来,惟有创新产业发展,才能避免产业雷同,突破“壁垒”,实现差异化竞争。
为此,王源一边上网搜资料,一边到省外进行实地考察,单海南一个省就去了5次。结合新塘村土地状况和自然环境条件,经过7个月的反复比对筛选,王源最终确定种菌草。
难题接踵而至。“菌草是什么?”“有什么用?”“种草能赚什么钱?”面对村支两委和村民的质疑声,王源拿着从省外带回的菌草样本进行宣传,当着村民的面给鸡喂食菌草,以实际行动表明菌草可以喂养牲畜。
然而,村民又担心种植菌草会导致土地不易复垦,不愿拿出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王源便进行种植示范。三个月后,约手掌大的菌草苗长到了2米高,土地没有出现任何异样。经王源再三劝说,村民逐渐同意拿出土地进行流转。
“现在,全村有500亩菌草,每到收割季节总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王源算了笔账:500亩菌草一年最少可收割3次,年产1800吨,按照年初的订单,产值近90万元。
家住格冗组的吴大兰,2019年年底因土地流转分到了2000余元。吴大兰感慨地说:“去年,我养的6头猪因非洲猪瘟全死了,好在有土地流转分红,心里便不那么慌。”
如今,菌草种植已从新塘村延伸到紫云县板当镇,种植面积约2000亩。
拓产业拉动就业促进增收
在新塘村伊拉兔养殖场,王源忙得热火朝天,清理卫生、喂食饲料、查看育种和生长情况,为养殖的约1万只伊拉兔做好保障。
王源说:“伊拉兔都非常健康,长势也非常好,因为我们喂养兔子有‘秘方’。”王源口中的“秘方”便是指用菌草研磨、加工成的颗粒饲料。
“建好颗粒饲料厂,打通菌草种植和牲畜养殖的连接点,形成农、殖、加工一体的产业链条。”王源介绍,产业链越丰富,村民的就业选项就越多,带动的就业人口也越多。目前,全村产业拉动就业60人,每人年增收3000余元。
村民艾小忠身患残疾。自从村里引进了伊拉兔产业,艾小忠便每天坐在家中编竹条,用作兔子窝的“竹粪”,一天可收入100元。
今年刚满20岁的艾明友,是艾小忠的儿子。在父亲的支持下,艾明友贷款5万元入股颗粒饲料厂。艾明友说:“现在饲料厂开工了,日产颗粒饲料70吨,除了供给村里的伊拉兔、杜泊羊、林下鸡等牲畜,还销往周边的村子,供不应求,‘钱’景非常好。”
王源说:“我们还鼓励村民免费‘代养’伊拉兔等牲畜,调动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实现在家里‘上班’。” 今年38岁的村民艾小冬,年轻时一直在浙江打零工。上个月,经王源的鼓励,艾小冬决定在200余平方米的老房子空地上搭建兔舍,饲养40只伊拉兔。艾小冬说:“再过两周,第一批伊拉兔就可以出栏了,村公司会有专人来收购,不用担心销路。”
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王源自信地说:“种下草根,挖掉穷根,收获希望。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人,一定要干出成绩,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这便是一直以来我所期待的。”
王源(右一)与新塘村翁坝、翁扛组小组长深入沟通、制定措施,加快村自来水工程实施进度。
王源(左)仔细了解菌草生长情况。王之能 摄
责任编辑:周忠群